茶令最早出现在宋代,它是宋代兴盛斗茶的产物。茶会时的游戏。由一人作令官,令在座者如令行事,失误者受罚。宋王十朋《万季梁和诗留别再用前韵》:“搜我肺肠茶著令。”自注:“余归与诸子讲茶令,每会茶,指一物为题,各举故事,不通者罚。
斗茶之初乃是“二三人聚集一起,煮水烹茶,对斗品论长道短,决出品次”(见宋人唐庚《斗茶记》)。随着斗茶之风遍及朝野,尤其是文人更为嗜好,斗茶由论水道茶演变出一种新的形式和内容,即行茶令。
茶令的首创者当推易安居士李清照。李清照(1084年-1155年),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女词人。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与金石考据学家赵明诚结为伉丽。婚后,她以才智协助赵明诚编撰《金石录》,收集了大量的金石文物和图书。其间,夫妇诗词唱和,悠闲自得。在"酒阑更喜团茶苦"的生活中,李清照独创了一种我国特有的妙趣横生的茶令。
金军南侵,后来李清照只身漂泊,晚景更是凄苦,但茶令一事并未因李清照的落泊而绝迹。相反,它在江南地区广为盛行起来。
形式溯源
“茶令”一词虽见于宋代,但这种以茶为内容的行令形式,在唐代已经出现。它以续诗“接龙”形式,三五诗友促膝围坐,围绕一个茶的题材续成茶诗,谁续不上诗谁就当场受罚。
如有一首著名的五言联句茶诗《月夜啜茶》,作者共有六人。他们是,颜真卿:著名书法家,开元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大师;陆士修:嘉兴(今属浙江)县尉;张荐:工文辞,是史官修撰;李萼:擢制科,历官庐州刺史;崔万:生平不详;昼:即僧皎然,著名诗僧。他们在一次品茗行令中,创作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联句茶诗。诗曰:
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士修)
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荐)
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萼)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万)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昼)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士修)
这首啜茶联句诗,六位诗人刮肚搜肠、别出心裁地寻索诗句,诗中还引用了诸如“泛花”、“代饮”、“醒酒”、“月桂”、“流华”、“疏瀹”、“不似春醪”、“素瓷”、“芳气”一系列与啜茶有关的代用词。至于“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两句,更是赞美颜真卿这位尚书大臣,当为众望所归,使行茶令联句作诗的结果,更加加强了宾主间的融洽气氛,提高了饮茶的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