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ù kǔ jiù nàn]
[ㄐㄧㄨˋ ㄎㄨˇ ㄐㄧㄨˋ ㄣㄢˋ]
[捄苦捄難]
[古代成语]
[助人为乐] [救困扶危]
[杀人放火] [投井下石] [嫁祸于人]
[褒义成语]
[常用成语]
解救众人的痛苦和灾难。
元 王实甫《西厢记》:“虽不会法灸神针,更胜似救苦救难观世音。”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常与大慈大悲连用
金庸《鹿鼎记》:“这名字倒怪,我只听过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bring somebody out of the pit of misery
苦難中の人を救済する
观音菩萨
上一个: 居高临下
下一个: 精明强干
形容很快就遭到失败。旋踵,转动一下脚后跟。
比喻军队远征。
比喻没有藏匿容身的地方。
比喻破坏得彻底。也比喻面子、威风丢失干净。
弱:年少;好:喜欢;弄:玩耍。年幼时不爱玩耍。
对于外界或远方的情况,知道得很清楚。也比喻人有预见。
聒:声音吵闹;舍:舍弃。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失色: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惊恐得改变了神色。形容十分吃惊。
恇怯:恐惧畏缩。恐惧畏缩,不敢向前。
受教不必有固定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