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时各国都是君主制的情况下,华盛顿能自觉放下手中的剑,除了对自由的信念外,他也明白:这里的民众不仅会反抗英国的暴政,也绝不会容忍任何人独揽大权。殖民地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自治,早已形成了独特的观念:他们不期待大人物来拯救自己,也不需要强权来维持公正。这是这样的观念让独裁失去了存在的土壤。
制宪:整整116天的唇枪舌剑,不能独裁,更不能无政府
独立后的美国,华盛顿交出兵权解甲归田,其他革命领导人也纷纷回到各州自谋生路。联邦成为一个无政府状态的、十三个州自行其是的松散联盟。经济一团乱麻、各州之间都以本州利益为重、英国部队依然屯兵西部、虽已发行美元但流通货币依旧是英镑、金融混乱导致通货膨胀、物价飙升,眼看着独立的成果面临得而复失的危险,13个州终于派出代表到费城召开制宪会议。
华盛顿因独立战争的成就和对权力的退让,已然成为联邦的核心,他被推举为大会主席。虽亲自坐镇制宪会议,但整个会议期间华盛顿几乎一言不发,他的存在就是一种力量,他不偏不倚,所有代表都能各抒己见。从5月25日到9月17日,制宪者们经过整整116天的唇枪舌剑,终于讨论出了一部宪法草案。他们唯恐权力落入不当之手,设计出了一套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架构,形成了对权力的监督和制衡。制宪会议结束后,华盛顿再次回到了他的农庄。
“用人不是为了让人听话”
宪法生效后,就该筹备新政府了,华盛顿成了总统的不二人选。1789年,华盛顿全票通过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虽然享有极大的权威,但华盛顿从不轻易表态,他总是保持沉默,暗中却坚定地引导形势的发展。首届政府之所以能如此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华盛顿知人善用,并能引导他们发挥各自的天赋。他用人不是为了让人听话,而是要帮他提供治国之策。
他任命的首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虽桀骜不驯,却非常有远见,虽然当时美国仍是农业社会,但他认为工业化才是美国的未来,而要发展工业,没有银行和金融政策的支持是不可能实现的。尽管反对者众多,华盛顿依旧选择支持汉密尔顿的政策。汉密尔顿的才华正是在华盛顿的保护下才得以展现的,他为美国设计了今后得以称霸世界的金融制度,也为美国选择了工业化的发展道路。眼光早已超越权力纷争,直指美国的未来
华盛顿一生尊重民意,在他第二届任期将满时,坚决辞去了总统职务。执政八年,他觉得到了该道别的时候了。1796年9月17日,华盛顿在费城的主要报纸上发表了著名的“告别词”。在告别词的开头,他谢绝了连任总统的提议,之后他对美国的未来提出了蕴含着超凡睿智和远见的忠告:警惕南北分裂、警惕党派之争、对外保持中立、远离欧洲矛盾。他带领美国人赢得了独立,建立了统一的国家,他手握重权却从不玩弄权术,他是美国人心中的第一人。
华盛顿纪念碑
1833年,为了纪念华盛顿,美国国会通过了纪念碑建案,由全民乐捐,每人捐款上限为一美元。石碑内部中空,是世界最高的石质建筑。华盛顿纪念碑是一座白色大理石方尖碑,呈正方形、底部宽22.4米、高169.045米,整个工程于1884年12月6日竣工,并于四年后对游客开放。1899年,美国政府宣布:华盛顿特区内任何建筑物的高度都不可以超过华盛顿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