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除杨贵妃以外,唐朝皇室挑选侍女与妃子时大多喜欢身材苗条的,比如唐玄宗让高力士派人选美献给太子,高力士最终献上五位“细长白皙者”。可见唐人真正喜欢的是身材高挑、细长、皮肤白皙。除此以外,唐诗当中吟咏女性纤细之美的诗词不胜枚举。比如有《本事诗·事感第二》中“杨柳小蛮腰”,李贺《将进酒》中“皓齿歌,细腰舞”,刘希夷《公子行》里“愿作轻罗著细腰,愿为明镜分姣面”、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中“秋千细腰女,摇曳逐风斜”等等,都说明唐朝上流人士是以纤细为美的。
当然,总体来说唐朝的美女还是要比其他朝代更加丰腴的,唐人的审美文化也更加大气磅礴,他们喜欢“丰肥浓丽,热烈放姿”,杨玉环自然就是其中的典范。而之所以产生这种差异,与民族融合程度和经济水平有关。唐朝以前中原王朝统治者大多是汉人,而汉人婉约含蓄的审美观使上流社会更加喜欢体态轻盈、身材苗条的女子。
唐朝受到胡人文化的影响,包括李世民在内的唐朝统治者还有一部分胡人的血脉。鲜卑族是游牧民族,游牧民族需要的是强健的体魄,因而受到鲜卑文化影响的唐人自然喜爱体态丰腴的女子,在他们看来身材过于苗条是一种病态。
而且,唐朝较为发达的经济水平也创造出唐人独特的审美观。唐朝初中期繁荣昌盛,人们丰衣足食,杜甫就在诗中感慨道:“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人们有条件吃饱穿暖,自然才能保持健康丰满的体格,尤其是上层女子,他们锦衣玉食,身材自然愈发丰腴。在这种情况下,唐人自然推崇“丰肥艳丽,热烈放姿”的女子。而在唐朝后期天下大乱,百姓民不聊生,大部分人都面黄肌瘦,社会的审美观很快就转变为正常标准。
因此,唐朝独特的审美观体现了唐人崇拜气魄、力量和强大的美,它向世人展现出大唐盛世的气概。不过切不可因此以为唐朝以胖为美,唐人喜欢的是丰腴、艳丽,而非臃肿。如果仅仅是单纯的肥胖以及臃肿,大概还是会被唐人嫌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