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祥已经不在了,照看他家的人就成了弘晓。曹雪芹晚年,家就在怡王府附近,房子就是弘晓拨给他的。曹雪芹和弘晓,虽然阶级不一样是主奴关系,但总归是谈的来的,他写出的小说,弘晓就是他最初的读者,《石头记》就是这样到了弘晓家里。
乾隆皇帝走后,弘晓回来,知道书被乾隆皇帝拿走了,吓得要命。因为这书里有很多犯忌讳的地方,尤其八十回以后写贾府败落的情节,不少都是影射雍正朝的政治斗争的。原来曹雪芹在写《红楼梦》的时候,其中有很多讽刺时政的地方。包括对清朝初年,强迫汉人剃发改装的历史,也有影射。这都是乾隆皇帝非常忌讳的。
于是弘晓当机立断赶快处理、马上删改。把没问题的改本送到宫里,就说我知道这书这样些不对,我本来想把它删改完了,把删改本送给皇上看的,没想到您把这有问题的给拿走了,这样皇帝就不会生气了,也不会追究自己的责任。就在这一天的晚上,弘晓把王府里边,字写得又好又快又细心的手下都找来,又派人马上召来曹雪芹,要求曹雪芹当场删改。
改一回出来,七八个抄手一人分一页,马上抄出来。再改一回出来,又是一人分一页马上抄出来。就这样不分昼夜一直赶工,《石头记》删改完毕,也誊抄完毕,犯忌讳的地方都被消除了痕迹。这样一弄谁也不能说这书是一两天改出来的,感觉就好像弘晓早就在着手删改这本书,改本早就弄好了。
我们无从想象,1760年冬天的这一天晚上,曹雪芹经受了多么大的惊吓和压力。这书是他的主人命令他删改,弘晓一直都是他的保护人,现在这书几乎都要连累到他的主人了。曹雪芹在极度的恐惧和不安中连夜删改,只能尽力把有问题的地方都删去。哪怕多删了一些,把问题不大的地方都删掉,也不能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改完了这书,曹雪芹不敢再在这个地方住了,他举家搬到了深山里,搬到那“满径蓬蒿”别人找不到的地方,也不敢到内务府去领发送给旗人的银子和米,除了两三个最知心的朋友,他不敢告诉别人他的住处。
曹雪芹写《红楼梦》这本书就是胆大包天,他不是为了钱写这书的。如果为了钱,以他的才华他完全可以去写不触犯文字狱又能赚钱的书。他是用自己的生命在写作,写了他心里面最美好的一个梦,也是一个破碎了的梦。或许是他的才华感天动地,连乾隆皇帝也懂得惜才,那个被删改的面目全非的《红楼梦》,还是打动了这个独裁者。
乾隆皇帝觉得这么好的书,还是应该让它流传下去。乾隆皇帝最终没有下令查禁这本书,追查作者。但是八十回后的部分,可能影射了太多雍正朝的斗争,可能就被永远销毁了。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八十回后,不是曹雪芹写的,是后来别人续写的,但是不管怎么样,《红楼梦》的前八十回还是躲过了文字狱流传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