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夏侯渊之死带来的影响
1、军心不稳,不愿恋战
所谓军心也就是战斗的自信心,在冷兵器时代,大多数普通士兵都是靠着自信心去拼命打仗的,比如在巨鹿之战的时候,一招“破釜沉舟”就很好鼓励了士兵的信心。熟悉兵法的朋友一定听说过“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这句话,其实它所的就是军心的问题。
一支军队如果军心失去了,想要再挽回那就十分困难了,哪怕是有特殊手段恢复到以前的水平,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后就陷入了这种困境,回到益州后修养了很长时间才得以恢复军心,这都说明了军心的重要性。
关羽当初击杀颜良的时候,强大的袁绍军队开始溃败,这就让曹操取得了优势,很快在白马之战中获胜,因为颜良的死导致了一场战争的失败,要知道颜良在当时还不过是个前锋将军,论地位和影响力,远不如定军山的夏侯渊。
如今曹魏大军的统帅被击杀,几乎每一名士兵的信念都会动摇,这样根本就没法正常的去作战,也就意味着最终的失败。
2、指挥系统变化,整体被动
夏侯渊原本是关中军区的第一统帅,上到调兵遣将,军事部署,下到辎重物资,生活点滴几乎都一手把关负责,在夏侯渊被杀之后,大战迫在眉睫,军中不能没有统帅,于是张郃临危受命接替夏侯渊担任统帅,以便稳定军心。
张郃也是曹魏集团内部的名将,各方面能力都不错,但即便这样,他也不是夏侯渊,张郃上任后恢复了曹军之前的防御姿态,下令让全军务必死守据点,这虽然显得有些消极,但还是有效果的一种防守手段。
俗话说“最好的防守就等同进攻”,不过就当时汉中地区的整体形势来看,曹军如此做法其实就等同于消极的示弱,尤其是在曹操援军还没有抵达汉中之前,张郃在这一地区的做法效果并不明显,甚至说什么都没做也不过分。
事实证明张郃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在原地等待救援,而这种做法也让手下的将士们看不到希望,对张郃产生了不信任的感觉。可以说,到这个阶段曹军的上层指挥系统已经出现了重大变化,也为以后不久的失败埋下了隐患。
刘备一生之中,每逢曹操基本上是必败的状态,更别说击败曹军主力了,然而这次赌上老本的刘备却出其不意的赢得了胜利。
他不仅获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还打败了前来救援的曹操,这一次的胜利对于刘备集团来说来之不易,更是难能可贵,其意义不亚于周瑜在赤壁一战中击败曹操带来的震撼,刘备集团这一战后士气倍增,将士们的勇气和信心也到达了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