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在将其主力全部交给黄忠截取军需时,黄忠却迟迟没有回来。赵云便率领部队去查看,在途中却遇到了曹操的军队,赵云率众浴血奋战,突围而出。但是其部下因受伤无法突围,赵云便再次进入敌军中,将他们解救出来,最后曹操军队战败而逃。
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同年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册封为“五虎上将”。也就是在这年,关羽败走麦城,被吕蒙部下所杀害。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为了给关羽报仇,刘备要出兵攻打东吴。
这时赵云上谏说:“我们讨伐的目标不是东吴,而是曹魏,若是将曹魏击败,东吴自然会臣服,现在还不是出兵讨伐东吴的时机。”但是,此时的刘备已经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丝毫没有听进赵云的谏言,执意出兵讨伐东吴。
蜀吴两国战争持续一年之久,陆逊在夷陵采用火攻,战争的结果是刘备战败。其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刘备逃到白帝城,蜀国的国力继关羽败走麦城之后,又一次国力锐减。这时赵云率领援军抵达,陆逊得知自己已经失去了战机,又担心曹魏偷袭,便率领军队撤军。
刘备战败后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在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便离开了人世。刘备在世时,非常信任赵云,但是却不愿意重用。因为赵云过于正直,赵云虽然武艺高超,但是却不懂得如何处理官场的关系。
在刘备刚刚占领成都的时候,刘备想要给众将士封地。这时候赵云站出来反对刘备的做法,赵云认为,现在刚刚占领此地,要先安抚民心,使百姓的生活得到稳定,才是重中之重。赵云是典型的儒将,把百姓放在第一位,要保障地区的发展,从战争中恢复过来,可刘备又何尝不知道此事呢?
但是刘备是众将士的主公,是他们的领导人,跟随他征战沙场的将士们,也想要得到安抚。换句话说,刘备手下的士兵也是百姓,若不安抚、奖励他们,他们很有可能会心生怨念,不再为自己卖命了。
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担任北伐的重任,辅佐刘禅,但是由于马谡失街亭,导致蜀军撤退。此时的赵云已是老将军,但是赵云却依然不失当今七进七出曹军的风采,率领部队为诸葛亮断后。归来时诸葛亮想要封赏赵云,但是赵云因战败没有颜面受封赏,将封赏的物品全部充公,留作下次北伐。
由此可以看出赵云做官清廉,没有野心。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不管是谁都需要培养自己的势力,这样可以在朝堂之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而赵云却在朝堂之中“单枪匹马”,自然话语权相对较少。
而在刘备的心里,固然是非常信任赵云的,他能在百万曹军围困的局势之中,将刘禅完好无损地解救出来,完全对得起刘备曾称赞赵云的一句话——“一身都是胆”。可也正因为如此,表明了赵云只适合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在战场之中展现属于他的个人价值。
若是让赵云在朝堂之中发展,以赵云的性格定会得罪百官,引起争议。因此刘备在临终之前才说万万不可重用赵云,实际上这或许是刘备,为了帮赵云免去不必要的麻烦,是保护赵云之举。
在历朝历代,赞誉赵云的佳话数不胜数,从汉末三国时期直至今日,赵云一直是以盛气凌人的形象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之中。在全国各地,都有纪念赵云的祠庙,甚至在中国戏曲界,著名的京剧大师杨小楼便曾扮演过赵云,使其栩栩如生,拥有“活赵云、活子龙”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