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上述理由都不成立,那么曹氏三代为何都未追谥荀攸?一定有一个理由,而这个理由很可能是触及到了曹操的底线!
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势越发明显,曹操的野心也随之日益膨胀,与之对应的是曹操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的世子之争也愈演愈烈,对曹操而言麾下谋臣和大将如果在此时站队的话很可能会触犯到他的逆鳞,荀攸有可能就是卷入了这场纷争触碰到了曹操的底线,这才使得曹操对荀攸不满以至于死后连谥号都没给他。
还有一个人有可能也和荀攸犯了同样的错,此人就是后将军朱灵:朱灵原先是袁绍部将,曹操征讨徐州陶谦时袁绍派大将朱灵支援曹操,谁知朱灵一去不复返就死心塌地跟着曹操干了,这对当时实力并不强的曹操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所以曹操对朱灵一直不错。
不过曹操后来却以比较激烈的方式派于禁解除了朱灵的兵权,《三国志》记载:“太祖常恨朱灵,欲夺其营。以禁有威重,遣禁将数十骑,赍令书,径诣灵营夺其军”,曹操这一举动很令人费解,不过看到曹丕登基后封朱灵为鄃侯并增加他的食邑时,朱灵拒绝鄃侯爵位并索要高唐侯(朱灵是高唐人)而曹丕二话没说就答应了来看,朱灵很可能也是在曹丕曹植世子之争时选择了公开支持并站队曹丕,同样触及了曹操的逆鳞才解除了朱灵的兵权,也才能解释曹丕为何对朱灵这么好。
朱灵在世子之争中选择了站队曹丕,而荀攸则有可能是选择了曹植,《三国志》记载:“文帝在东宫,太祖谓曰:“荀公达,人之师表也,汝当尽礼敬之。攸曾病,世子问病,独拜床下,其见尊异如此”。
陈寿《三国志》废话很少,这段记载却是有点意味深长,有没这个可能:曹丕曹植的世子之争有过反复,曹操在两人之间摇摆不定,不过在荀攸病逝之前的这一时期曹操应该是属意曹丕的,所以他让曹丕交好自己手下重臣,而曹丕也刻意讨好荀攸,然而荀攸心目中的世子是曹植而不是曹丕,所以他对曹丕当然也就不冷不热,这也可能就是曹丕登基后没有追谥荀攸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