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荀攸成为曹操的谋士。
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至许县建都,曹操久闻荀攸大名,于是征召荀攸为汝南太守,并进入朝廷做了尚书。荀攸名义上是朝廷的官,但实际身份却是曹操的谋士。
曹操对荀彧、钟繇说:“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孤与荀公达周游二十余年,无毫毛可非者。”可见,荀攸在曹操众多谋士当中是占有非凡的地位的。自此,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对于曹操的推崇和器重,荀攸的表现也确实没让他失望。
作为曹操的核心谋士之一,荀攸为曹操谋划出诸多妙计,其中包括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官渡之战曹操在官渡之战前与袁绍的对攻战中,可以看出荀攸的高超谋略水平。荀攸献计声东击西,斩杀袁绍大将颜良和文丑,同时力主曹操接纳许攸,献策乌巢,又策奇兵,派徐晃火烧乌巢袁绍军粮,立下大功。平定河北期间,荀攸力排众议,并力主曹操消灭袁绍诸子等,可以说河北的老袁家就是败在荀攸的计策下,可谓见识高远、算无遗策。
二、对荀攸的人物评价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荀攸在跟随曹操南征孙权的途中病逝,谥号为敬。陈寿在《三国志》中也对荀攸十分推崇,在评论中说他是西汉张良、陈平那样的良相。曹操对他的评价非常之高,曹操每每称赞他说:“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炫耀自己的长处,不夸大自己的功劳;他的内智别人可以达到,他的外愚别人却达不到,即使是颜子、宁武也赶不上他。”把他看得非常重要,荀攸死后,曹操非常悲痛,每当想起他来便会伤心流泪。
荀攸为曹操服务到建安十九年去世,荀攸为曹操谋划一生、建功极多,成为曹操手下数一数二的人才。深受曹操称赞。由此官职、爵位不断得到提升,魏国建立之后,曹操称魏王,荀攸被封为尚书令,封陵树亭侯。荀攸和荀彧一样是持重的类型,不张扬,行事谨慎小心,周密低调,善于保护自己,计谋百出,他前后有十二条计策,却没有留下过多参与的痕迹。就如同汉初陈平给刘邦出了很多计谋,因为高级机密,没有流传下来。
三国这段群星璀璨的历史,曹魏的一流人才,荀彧、荀攸、郭嘉、司马懿这些人,文韬武略,经天纬地。他们放在历史上都是数得上的高级人才。其中荀攸的策略最妙,是典型的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智慧人物。曹操非常喜爱他,对他极为赞赏,曹操对荀攸的评价有句话很有意思:(荀攸)智可及,愚不可及。
这话原先是孔子对春秋时一个叫宁武子的人的评价。宁武子这个人,国家走在正道上,他出谋献策,国家走在歪路上,他装傻不说话。孔子说:他那种聪明别人学得来,那种装傻别人学不会。前面说过,荀攸有大智大勇,但看上去却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敢做。曹操的确知人,经常说:“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虽然他暗地里出了很多高明的策略,明面上很多人都不知道。曹操认为他跟随自己二十余年间,毫无非议之处,是十全十美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