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温庭筠的艺术成就与词史地位
温庭筠的词在整个词史上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他在69首作品中,共使用了19个曲调,其中59首作品都是长短句的词。他的《诉衷情》、《思帝乡》、《蕃女怨》,不仅句式极尽参差错落,而且音韵也特别繁促多变。温庭筠不仅大量采用了流行的燕乐曲调来作词,还改变了整个唐代文人习惯于用齐言体的形式填词配唱的风格,奠定和形成文人词以长短句为主体的形体特征,确立和强化词体与诗体相区别的独特个性和独立发展趋势。
从音韵格律方面来看,温庭筠的创作也更严格、更规整、更精细。他的词形体规整一致,音律下平仄一毫不差。温庭筠精通音律,他的词特别追求合乐性和格律性的统一,使词的文字的格律音韵与曲调的节奏旋律密切融合,内外一体。他确立了文人词好写女性情事的“艳科”格局和擅长刻划人物情感心绪的抒情特征,表现的是以女性为主体的闺情宫怨、离别相思之类的内容题材,将词的创作开始引向女性生活情事这样一个较狭窄的“艳科”范围。
唐宣宗爱唱《菩萨蛮》词,宰相令狐楚多次以温庭筠代为填词进奉。温庭筠现存词作中有15首《菩萨蛮》,其中就有不少是为进奉宣宗而作。正因为如此,温词题材相对狭窄和集中,也造成了温词擅长刻划人物情感心绪的抒情特征。温庭筠的《菩萨蛮》都具有幽细窈深的抒情特征,在他之后,不少文人词也都沿着他所开创的这条抒情道路向前迈进。
温词不仅擅长抒情,而且在抒情的表现上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喜欢用色彩浓丽的词语和香艳精美的名物意象来加以修饰,使所表现的人物更为香艳精美;二是喜欢用冷静客观的态度和深隐婉曲的手法来进行“冷化”和“深化”,使其所表现的人物感情显得更为朦胧幽深。
他有一首《菩萨蛮》写道:“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全词并没有直接表现人物的情感心绪,而是通过对室内温馨优美的环境的渲染烘托,以及女性娇艳的容颜、精美的打扮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情感。表面看来,全词一片浓丽香艳,但仔细品味,人物幽微深曲的情感心绪正隐含在这一片浓丽香艳之中。
温词给人的感觉是香艳绵密,这是由他的语言和意象所决定的。读温词觉得精美绝伦,却难以引起强烈的感情冲动,这也是由温庭筠的抒情手法所决定的。实际上温词语言的浓艳、意象的绵密、抒情的深隐,是与传统不符的,但他建立了一种新的风格类型与美学境界,使得“花间词”具有了一种独特个性,并得到了文人士大夫的接受和认同。温庭筠将文人词引向了“雅化”与“深化”的道路,确立了文人词的艺术风貌和审美特征,确立了以长短句为主体的形体特征和以婉约柔媚为本色的风格类型。
三、温庭筠的性别审美
相比男性,女性更喜欢通过感性直观能力去把握现象。温庭筠的词正是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以他的“宝函钿雀金鸂鵣,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为例。
这首词主要由名词和形容词构成,直接呈现了女子华美的首饰,用以暗喻女子的富贵美丽;接下来写沉香楼阁上远望,却又全然不用与“望”字有联系的动词,而直接以蒙蒙春雨弥漫中的吴山翠碧营造出浓郁的带有幽怨抒情气氛。这位美女凄寂的幽怨相思,同样以芳草江的大好时光、镜中的如花容颜暗示出来。温词就是有着不作明白之叙述,但却以物象之错综排比来增加直觉之美感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