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词中写了大量的闺房中的摆设与用物,他尤其喜欢用“铜镜”、“香烛”、“玻璃枕”、“锦衾”、“玉炉”、“纱窗”等女性器物,代言女子的相思恋情,用这些女性器物,刻画女性独特的美。
温庭筠作为封建社会的传统文人,其思想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受到男权社会文化的影响。建功立业、封官进爵也曾是他的梦想。但是他的才华不为当权者赏识,这种男性的理想始终无法实现,使他产生了强烈的挫折感,这也男权社会中男性价值得不到实现时的普遍心境。温庭筠命运多舛,他的一生饱受颠沛流离之苦。他在《商山早行》中写道:“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满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正是他一生不得意而不得不颠沛流离的真实写照。
坎坷艰辛的仕途,使温庭筠转而寄情。温庭筠写过不少山水诗,但最终没有走上隐居田园的道路。从此他出入青楼妓馆,结识风月女子,歌姬舞女往来唱和。与这些青楼女子的密切交往,又深深影响了温庭筠的女性认知和审美。他对这些不幸女子有一种惺惺相惜的同情和怜惜,他尊重这些女子,与她们平等相待,回报她们以真心。
温庭筠填了许多“花间词”纪念这些在男权社会中被男人压抑的不幸女性,在词中,他有意对这些女性进行艺术加工,使这些女性在她的词里或娇美、或柔丽,美不胜收,表现了他对女性美的欣赏和尊重。
四、温词的艺术风貌
温词除了“雅”和“艳”之外,也还有“俗”的一面。温词被后人推崇,但在当时它是被正统思想视为“侧词艳曲”而加以指斥的。温庭筠学活着时,文坛对他的词就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温词以浓艳绮丽为特征,另一种认为温词以婉约幽深为特征。这两种观点只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温词的特点,所以是不完整的。温词是在民间词的基础上的提高、升华,有着雅化与创新的一面,也有俗的一面。
温词之所以能创造出“窈深幽约”的艺术境界,是与他的词多由女性演唱的环境、以及温词多表现女性生活等因素决定的。因此温词离不开城市文化娱乐这块土壤。因此温词是唐代城市文化的产物。温词的艳丽,主要表现在语言、色彩、情调上的艳丽化之上,与传统美学追求清丽淡雅型的美感是相对的。所以温词由于浓艳绮丽而被视为淫靡、浮艳,后人往往将其原因归罪于唐朝中后期城市经济的畸型繁荣带来的城市文化。
《花间集》所载温庭筠的14首《菩萨蛮》是温词的代表作。这14首词用丽辞藻句、珠光粉气、镂金错彩描绘女性的住所、服饰、容颜、体态以及情感,无论表现题材还是艺术表现形式,都是“艳丽”的。“因艳入俗”也成为温词的标志。温词之所以备受欢迎、广为传诵,其说是依赖其深婉的意境,不如说是得力于其艳丽的形貌。温词的艳丽有其媚俗性的一面,它对五代词人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五、结语
温庭筠以男儿身写女儿情,“男子作闺音”使他的“花间”词具有强烈的女性审美特征。但是温庭筠的文化性别观还是站在男性文人的立场上的,他始终没有与男性的传统对抗。只是他的出身和经历,以及文化性别的失落,改变和拓展了温庭筠的审美视野,他也被后人戴上了“花间”词宗和鼻祖的帽子。